在急救培训与教学场景中,
心肺复苏模拟人堪称“实战练兵场”,为学员掌握这一关键救命技能提供仿真演练平台。其构造精细、功能多样,使用时需依循特定步骤与要点,方能充分发挥效能。
使用前准备是基础。先将其安置于平整、空旷场地,确保周边无尖锐物、障碍物,避免碰撞造成损坏;检查模拟人外观,查看胸廓、四肢等部件是否完好,连接部位有无松动,以保证操作顺遂;同时,备好急救培训配套的血压计、听诊器等教具,模拟真实急救场景氛围,让学员迅速代入角色。

调节模拟人状态至关重要。依据不同训练需求,可通过底部或背部的调控装置,设定模拟人的身高、体重参数,贴合成人、儿童等各类施救对象情境;调整头部倾斜角度,便于开放气道操作,一般使下颌与耳垂连线垂直地面,复刻真实人体位,为后续心肺复苏流程铺垫。
操作环节严格遵循急救规范。进行胸外按压时,施救者双手交叠,掌根置于模拟人两乳头连线中点,双臂伸直,利用身体重力垂直下压,按压深度控制在5-6厘米,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-120次,模拟人内置传感器会实时反馈按压力度、位置与频率是否达标,灯闪或语音提示让学员及时纠错;开放气道时,一手按住额头,另一手抬起下颌,模拟人颈部有一定活动范围,可清晰展现气道打开状态,便于学员练习手法;人工呼吸阶段,捏住模拟人鼻子,口对口吹气,观察胸廓起伏,其肺部装置模拟真实呼吸变化,助学员掌握有效通气技巧。
使用完毕后,收纳整理不可马虎。将模拟人恢复初始姿态,清理表面灰尘、污渍,保持清洁;断开电源(若有),妥善放置配件,避免遗失;对于长期闲置的模拟人,用专用罩子覆盖,防止老化、受潮,延长使用寿命,确保下次训练随时“待命”。
心肺复苏模拟人从准备到操作再到收尾,每一步都紧密关联急救实战要求。熟悉其使用说明,勤加练习,能让学员在仿真环境中扎实锤炼技能,为现实中的生死救援积攒力量,是急救培训当之无愧的“得力助手”。